艺苑

艺苑 首页 文苑书香 随笔及其他 查看内容

北京,纽约5

2019-4-12 08:27| 查看: 541| 评论: 2 |原作者: 木子行

摘要: 北京,纽约 深夜两点的北京,依然是灯火通明,我们驾着车沿着京城的环路向着北开,时快时慢,我们分享着不夜的京城灯火辉煌。 北京,我的梦中之城。 我虽到过许多世界名城,也曾去过各地旅行,可无论那里,都不能和我心爱的北京相比。 她是我的梦升起的地方,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不夜的北京,不眠的京城,我回来了,我又来和你一起共渡,又来和你一起开拓新的人生。 在离开祖国二十多年后,我第一次回到了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北京东城的那个著名的大院,在这个我极为熟悉的大院里,现在这里的一切都变得


北京,纽约

深夜两点的北京,依然是灯火通明,我们驾着车沿着京城的环路向着北开,时快时慢,我们分享着不夜的京城灯火辉煌。

北京,我的梦中之城。

我虽到过许多世界名城,也曾去过各地旅行,可无论那里,都不能和我心爱的北京相比。

她是我的梦升起的地方,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不夜的北京,不眠的京城,我回来了,我又来和你一起共渡,又来和你一起开拓新的人生。

在离开祖国二十多年后,我第一次回到了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北京东城的那个著名的大院,在这个我极为熟悉的大院里,现在这里的一切都变得让我不认识了,老楼在哪里? 故人在哪里?

我急切地寻找着我曾熟悉的那一扇扇的窗,我热切地看着大院中走过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随着老朋友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往前移,那些熟悉的脸不见了,那些留下的脚印找不到了,我曾工作过的办公室已被现在的老干部用来作为活动中心,另外那个是只有几个人才知道的,我为了躲避电话而曾在里边挥汗如雨工作的

小工作间被改造成新楼中的一点了……找不到了,那座”文革”时关押“坏人”的破庙不见了,那栋曾住过文坛泰斗的老楼被拆迁了。

跟在我后边的几个年轻人,看着这座建筑和人文都很不一般的这个大院,看着大院中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个当年的王府,这个曾是”牛鬼蛇神”集聚的地方,悄悄地问我,好像这个大院中的文人和名人很多,大概和某些城市的名人的总和差不多,我看看他们,认真如实地回答说:应说是这个大院的真正有水平的文人和名人曾比某些省和省会市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可现在的住在这里的人很多我已经不认识了。而我认识的那些人却有很多已搬走,离开,或不在了。而我这个当年的曾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加入了‘灰发”的行列。往事悠悠。心潮起伏……

在这次回国的计划中,我从离开美国的那一天起,就暗暗的要求自己,这次回北京,无论有多么的忙,一定要去我的那个令我梦回缭绕的大院,一定要去看看我的那些还在的和不在的老朋友,一定要去看看,去感受那个让我刻在心头,又印在眉头的深宅大院。

我在进院之前的很长一大段路的街角,就让司机停下了车,我徒步往前走,这样,我可以细细的看到这里和这周围所发生,所改变的一切的一切。

这个位于北京城中心位置的大院落,最早是一座王府,后来,还曾有一段时间成了美国大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在华的办公的地方,所以,在院子里的建筑,有着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风格,有着北美风格的小洋楼,还有北美地区所特有的常春藤缠绕在楼的外墙。这里,本来还有几个院中院,但经历过各种运动等不同时期的改造和调整,有的被改造了,有的被迁移了,也有的根本就不存在了,现在的院中院已看不出眉目了。我曾经在院中的小洋楼中工作,生活过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非常的熟悉。楼内还建有国内很少有的小剧场。小剧场中还有很豪华的小包厢,可见当年的豪华和时尚。

我漫步在院中,搜索着记忆的碎片,雨汾汾的下,雨水顺着地层的凹处流,我有意地移开了头顶的雨伞,任雨水顺着头发,顺着脖颈往下流,让雨水洗去我的征尘,让雨水冲走我对您的思念……

我清楚记得从离开这里后,我不但奋斗在美国,也曾走遍了大半个世界,我曾战斗在人间天堂和地狱般的商业之都——- 纽约。也曾摸爬滚打在人生地不熟的欧洲,几十年的时光不算长也不算不短,无论在何时何地,可我时时刻刻未曾忘记走出国门后的几乎每一天。每一个夜晚及对这个大院的特殊的思念和留恋。

二十多年后,回到了当年的这个我梦中的大院。物是人非。

当年的“小谢”已老了。

我的好同事也快退下来了。

我的当年的领导已是高龄的老人了。

我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了,我很难分辩和找到那些当年的痕迹,环顾四周,心中一片倀然。

难回首

往事悠悠

愁在心底

更上眉头

我被我的老朋友领进了当年老领导的客厅,老领导被人搀着,颤动着握着我的双手,激动地问:“木子,你从哪里来?

二十八年了,你怎么不来看我? 你怎么才回来? 你再不来……”

我们紧紧地握着手,我们的眼眶都红了……

他是那部五十年代著名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的原形,我是他的下属。他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了。他说:“。,你在我面前还是个年轻人。”

是啊,我还是个年轻人。

这也许是真的,我还是,也应该是一个年轻人。

陪同我来的原同事指着我身后的几个伙伴告诉老前辈:“您还说他是年轻人,您看,这些中年人都是他的兵啊!

是啊,但在他面前,我还真是也应该还是一个年轻人啊。

多年不见,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我们忆起了过去,我们谈到了从前,我们说到了昨天,我们又谈到了今惜……

老领导兴奋而又带有伤感的和我们谈了几乎一个整整的下午,我们分别的已经太久太久,我们似乎又明白的又太迟太迟……

时光就是这样,它吞噬了您,也耗损了我,明天有多远,将来能否再见?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面对着九十多岁的长者的关切的问候和询问。我情不自禁的忆起了离开这个大院后在北美,在美国,在纽约的这段难忘的近三十年的岁月。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离开纽约这么久的时间了,要整理行装的时候,才发现又到了该归程的日期了。

飞机向着纽约的方向飞行,身后的北京,留下了一丝丝的留恋和伤感,多少次的离开和往返,却没有这次的这样的令我忐忑不安,这匆匆忙忙的过去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实和充满着希望。忙碌着并快乐着.

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眼前的屏幕中有着数不清的电影可供选择,可是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吸引去我的注意力,自己的脑海中在过滤着在中国的日子中的点点滴滴,脑海中中的回忆像一部部的小电影在反复的播放着,我沉浸在回忆中,思考中,满脑子充满了在北京,在乡下,在平原,在水边,北京后海的朋友的四合院中的清茶,咖啡街中迷离,耀眼的灯光,香味扑鼻的黑咖啡。。。承德避暑山庄中静静的平湖,冀中平原中的点点星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中的车流。。。在中国时一幕幕的映像,像一部部正在拍摄中的电影,在眼前,在脑海中,不断的反复的播映着。

每年回北京的时间,大都安排在下半年,这时候的北京,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最为美好的季节。

到了该离开北京的时候,我的朋友在我离开北京之前,一直和我商量着由他编辑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最后他建议先就定名为《近看美国》-----在海的另一边,因为这里边记录了我们这些海外的漂泊的人的生活和感想。听了他的建议,我未可知否的无意识的点点了头,就这样,我带着自己旅行的行囊,又从北京出发,又去看美国,去看纽约。

飞机在向着纽约的方向飞,我的心里还在反复的品味着老朋友提议的这个书名,随着离开北京越来越远,纽约越来越近,随着飞行的越高,越远,在脑海中的近看美国的含义似乎变得模糊起来,近看美国的这个含义似乎也在慢慢的变化着,近看美国?



我带着老朋友给我的这个书名,上了飞机,离开了我生活了多年的北京,飞往我也生活了多年的纽约。。。近看纽约,近看美国?本来,老朋友的意思是说,书中记载的在海外的生活,记载着在海外流浪的日子的点点滴滴。

从飞机的窗口往外望去,汹涌澎湃的哈德逊的河水在眼的左前方奔流着,纽约到了,感恩节也就要到了,纽约的朋友在等着我,纽约的工作也在等待着我,飞机就要降落了,在飞机上可以发呆的美好时光就要告一段落了,人欢马叫的纽约机场在眼前了.

从北京到大海的另一边纽约:美国到了,近在咫尺。

晨光的环绕下,去开车,去工作,又该是忙碌的一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难过

高兴

感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木子行 2019-4-12 10:26
如烟:
一定好好写
引用 如烟 2019-4-12 08:29
如烟: 木子老师的书一定很精彩 ,期待ing……

查看全部评论(2)

艺苑

GMT+8, 2024-5-19 03:44 , Processed in 0.0187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